揭秘:近八百年被英国统治、全民英语使用的爱尔兰为何坚持追求独立
公元432年一个叫做帕特里克的英格兰牧师来到爱尔兰岛传播基督教及罗马文化。从此基督教逐渐扎根于爱尔兰。公元1155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以“重建爱尔兰社会秩序”和“荣耀上帝”为由从教皇阿德利安四世那里取得爱尔兰的最高宗主权。1171年亨利二世率领4万英格兰大军登陆爱尔兰。英格兰人在都柏林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大多数爱尔兰教士站到了亨利二世一边,主教会议也宣布效忠教皇并遵守罗马教会的宗教仪式。
就这样通过军事与宗教的双重征服使爱尔兰被纳入到英国和罗马教会的治下。不过这时的英格兰只是取得对爱尔兰名义上的统治权:事实上英格兰人只占据了都柏林附近一小块区域,岛上大部分领土还是处于爱尔兰当地人控制下。可从这时起英格兰就坚持声称对整个爱尔兰拥有宗主权。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为爱尔兰国王。这并不意味着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合并。事实上双方依然是两个国家,只是共同拥戴一位君主。
可此后英格兰人对爱尔兰展开了大规模的移民和殖民活动。1603年后英国经过400多年的扩张已把爱尔兰全面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在这一过程中英格兰对爱尔兰实行同化政策:英格兰统治者在爱尔兰强行推广英语排斥爱尔兰语。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使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之间又出现了宗教方面的对立情结:尽管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所信奉的宗教都属于广义上的基督教,然而他们各自所信奉的教派却是截然不同的。
英国在宗教改革以后试图在爱尔兰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而爱尔兰人则坚持自己从圣帕特里克时代传承下来的天主教信仰。英格兰人统治爱尔兰期间强行要求当地的天主教徒皈依英国国教。除了宗教问题之外爱尔兰和英格兰的矛盾还集中表现在土地问题上。涌入爱尔兰的英格兰地主用种种手段霸占了爱尔兰的土地,到十八世纪初爱尔兰人自己拥有的土地只占爱尔全部土地的5%。 失去土地的爱尔兰人只能苦苦挣扎以求得温饱。
长期以来英格兰人在爱尔兰所推行的殖民奴役政策激起了爱尔兰人强烈的反抗心理。早在1641年爱尔兰当地的氏族领袖罗里·奥摩尔就趁英国爆发革命之际举行起义。1642年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岛:起义的爱尔兰人和天主教徒成立了自己“天主教联盟”。1649年英国内战结束后克伦威尔组织远征军经过三年征战镇压了爱尔兰起义,随后英国政府在爱尔兰展开了一场血腥的“爱尔兰大清洗”。
当时不到150万人口的爱尔兰就有50多万人死于这场清洗。经过这场清洗之后整个爱尔兰都沦为了英国的奴隶。1652年英国驻爱尔兰军队的外科医生总结道:英国新教徒和教会占有全部土地的3/4;全部房屋的5/6;有城墙的城市和设防地点房屋的9/10;国外贸易的2/3......与此同时3/4左右的爱尔兰人过着畜生一样的极为恶劣的生活:住的是没有烟囱、门、楼梯和窗户的小屋。
克伦威尔大清洗时期不仅直接屠杀了超过50万爱尔兰人,还把起义失败的爱尔兰人及其家属当作奴隶出卖。这一时期约有10万名10至14岁以下的爱尔兰儿童被卖到印度、弗吉尼亚、新英格兰等地。在此之后把爱尔兰起义者作为奴隶出卖几乎成为英国当局的一贯政策。1801年爱尔兰王国正式和大不列颠王国组成联合王国。名义上双方是作为平等主体自愿组成联合王国,但实际上在人口、经济等方方面面占绝对优势的英格兰主导了合并后的国家。
爱尔兰成了一块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当时英国的国名全称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在名义上就是联合王国领土的一部分,而从来都不是什么海外殖民地。可爱尔兰在联合王国内享受的待遇却实际上和殖民地无异。英国人对待爱尔兰人几乎和对待非洲黑奴没什么区别。说爱尔兰语、信天主教在当时是会受到歧视与迫害的。从1833年起英国政府强制介入爱尔兰教育体系。从此爱尔兰的学校只教授英语。
到了184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进一步加深了爱尔兰人与英格兰人之间的对立:这一年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出现真菌灾害。可作为地主的英国人却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与此同时大不列颠本土仍从美洲进口大量粮产。这其中一部分粮食甚至会经过爱尔兰的港口转运,但饥饿的爱尔兰人却买不起这些粮食。这最终酿成了一场持续五年的大饥荒。在这场灾难中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饿。
爱尔兰人认为这是英国政府在有意识地对爱尔兰民族进行种族清洗。与此同时一些爱尔兰人漂洋过海前往欧洲大陆和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寻求生计。如今在美国生活有3600多万爱尔兰裔人口。这相当于爱尔兰本土总人口的近7倍。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里根都是爱尔兰移民后裔。残酷的大饥荒唤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在悲惨的现实处境和启蒙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下爱尔兰人的民族独立意识日渐高涨。
当爱尔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大英帝国已不可逆转地走上下坡路。到了1918年一战结束时英国已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与此同时还欠下美国大量债务。为偿还这些债务英国开始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趁机要求英国政府给予更多的自治权限,印度则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时的爱尔兰人同样也没闲着。
事实上早在一战尚未结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发了反英的“复活节起义”,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甚至试图同德国合作,这令英国政府惊恐不已。1919年1月21日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的爱尔兰共和派议员在都柏林通过了国家独立宣言、组建了爱尔兰议会。爱尔兰议会随即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要求英军立即撤出爱尔兰。受此鼓舞的爱尔兰民众通过城市游击战不断袭击英国政府官员、军人、警察。
与此同时爱尔兰各地爆发了各种罢工运动。英国政府本想像以前一样镇压当地人的反抗,然而却发现在如此汹涌的反抗浪潮下根本没法把军需物资运到当地。爱尔兰人尽可能避免与英国正规部队正面对抗,而是以游击战的形式不断袭扰英国在爱尔兰的官员和军警。整个1919年爱尔兰发生了1700次针对英国政府的袭击事件。英国方面作为报复对正在看球的爱尔兰民众开枪打死十几人、打伤几十人。爱尔兰人把这一事件称为“血腥星期天”。
刚经历完一战的英国国力大不如前。尽管英国政府仍对爱尔兰独立运动进行了镇压,然而很快陷入爱尔兰军民的游击战之中。1921年12月6日英国政府被迫签订《英爱条约》: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的直接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爱尔兰就此成为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享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领。不过英国在决定放手时还是使出了一招分而治之的策略。事实上这是英国一以贯之的殖民策略:后来的印巴分治、巴以分治都是英国一手导演的。
英国在从殖民地退出时一定会千方百计削弱其实力从而得以尽可能保留自己在当地的利益。在爱尔兰问题上英国同样秉承的是这样一种原则。英国入侵爱尔兰以后英国本土人民不断向爱尔兰移民。爱尔兰东北部在地缘上距离英国较近,气候环境也与英国颇为相似,所以这些从不列颠岛移居爱尔兰岛的人往往选择定居在爱尔兰北部。到1921年时爱尔兰东北部的6个郡土地大多已落入移民而来的英国人手中。
在这6个郡英国移民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爱尔兰的土著凯尔特人,已皈依了英国国教的这6个郡也和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岛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爱尔兰岛因此在英国与爱尔兰的条约中被分为两部分:南方26个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本土居民;东北部的6个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国国教的英国移民。南部26郡成立爱尔兰自由邦,而东北部的6个郡则仍旧留在英国版图内。
英国的正式国名从此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部分爱尔兰人对北爱尔兰留在英国深感不满,于是他们选择拿起武器不断在北爱尔兰地区给英国制造麻烦。这些人就是后来的爱尔兰共和军。1937年12月29日爱尔兰采用了新的爱尔兰宪法宣布爱尔兰为主权、独立、民主的国家,但仍留在英联邦内。民选的爱尔兰总统成为爱尔兰的实际领导人,但英国国王在法理上仍被视为爱尔兰的国家元首和象征。
1949年4月1日通过的爱尔兰共和国法案最终废除君主制。爱尔兰成为完全脱离英国的独立自主的共和国,与此同时爱尔兰也就此退出了英联邦。1949年4月18日英国也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从1171年亨利二世率领英军登陆爱尔兰算起到1949年爱尔兰完全脱离英国已过去近800年。八百年的血泪史让独立后的爱尔兰迫切渴望清算切割英国留下的一切。在政治上退出英联邦后爱尔兰开始着手恢复自己的传统文化。
爱尔兰本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天主教信仰,但在英国统治时期爱尔兰语和天主教受到排斥。爱尔兰独立后视恢复爱尔兰语和天主教信仰为理所当然的政治正确。恢复天主教信仰这点进行得比较顺利——毕竟欧洲大陆还有那么多国家信奉天主教。爱尔兰找人家取取经恢复教义并不难,但要在被英国统治八百年后恢复自己的民族语言就实在太难了。在经历英国长期的屠杀、同化以及大饥荒后掌握爱尔兰语的人只剩下不到15%。
独立后的爱尔兰80%以上的人口都是爱尔兰人,其次主要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等少数民族。爱尔兰独立后将爱尔兰语定为官方语言,但全国大部分人口使用的却是英语。爱尔兰迫于这样的现实只好将英语也列为官方语言之一。时至今日爱尔兰仍是一个同时使用爱尔兰语和英语的双语国家,而且爱尔兰语还被定为国家第一官方语言。爱尔兰的政府文件、社会公告、街道标志都必须同时使用双语标识。
爱尔兰独立后几十年来为恢复本民族母语用了很多办法:比如军官、教师等岗位会优先录取会爱尔兰语的人,学生用爱尔兰语答题可以额外加分,老师用爱尔兰语授课可以得到额外的奖金......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后如今爱尔兰国内能使用爱尔兰语的人已由独立之初占总人口15%上升到35%。当然这也意味着这个国家大部分人口其实仍不会爱尔兰语,所以爱尔兰实际上的通用语言仍是英语。
爱尔兰这个国家说起来还真是蛮独特的:爱尔兰族裔是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但全球只有500多万爱尔兰族人生活在爱尔兰本土,而在美国却生活着3600多万爱尔兰裔。爱尔兰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且将其定为第一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全国大部分人口使用的却是英语。历史上爱尔兰并非一块殖民地,但实际上却和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遭受过同样的命运。独立之初的爱尔兰在经历长期的奴役掠夺后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爱尔兰大力发展软件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以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大量海外高新技术投资。爱尔兰经济结构迅速完成了由农牧型转向知识型的跨越。爱尔兰的经济增长率一度高居欧盟榜首,爱尔兰也因为经济发达而赢得了“欧洲小虎”的美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爱尔兰成为了最早出现经济衰退的欧洲国家之一: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爱尔兰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并称为“笨猪五国”。
2010年爱尔兰被迫接受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0亿欧元的援款,同时厉行财政紧缩政策。2011年爱尔兰在欧盟重债国中率先恢复经济增长。如今爱尔兰共和国已由欧洲最贫穷的地区华丽转身成为发展势头良好的“欧洲小虎”。对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巴西、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泰国、越南、爱尔兰、土耳其等51个国家2020年全球大多数国家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下滑现象,只有爱尔兰、越南、中国、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五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
爱尔兰曾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国家:在1997年以前爱尔兰的法律甚至禁止夫妻离婚。如果实在觉得过不下去了,那么夫妻双方可以经协商分居,但不允许离婚、再婚。很难想象这样的法律竟能一直维持到1997年。2015年爱尔兰成为首个通过公投形式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也是第13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欧盟国家。爱尔兰婚姻法的这一转型跨度一点也不亚于在经济上从“笨猪五国”之一转型成为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发达国家。
由于爱尔兰独立时爱尔兰岛东北部6个主要信奉新教的郡被留在了英国,所以北爱尔兰问题就成为了横亘在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1998年4月10日英国与北爱尔兰冲突各派终于达成《贝尔法斯特协议》:北爱尔兰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大的自主立法权,同时与爱尔兰共和国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也得到加强。该协议实际上是英国政府对北爱尔兰当地的民族派的妥协之举,事实上加强了北爱尔兰的相对独立性。
北爱尔兰同爱尔兰共和国的联系得到加强势必会对北爱尔兰的局势构成一定影响。如今北爱尔兰地区尽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国国教的英国移民,然而当地也依然生活有相当一部分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凯尔特人的后裔。这些人和爱尔兰本就是同宗同源,而英国为缓和北爱尔兰地区的独立意识就试图刻意弱化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英国在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的边境是开放的,并没建设钢筋水凝土式的硬边界。
这种刻意弱化两国之间民族矛盾的做法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可英国脱欧后意味着英国与其他欧盟经济体交易都要经过严格的出入境检查。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而北爱尔兰目前是英国领土,因此从爱尔兰进入北爱尔兰的商品必须经过出入境检查。如果不在两国之间设立硬边界又怎么对来自北爱尔兰的商品进行出入境检查呢?而设立硬边境势必会遭到北爱尔兰人的反对。这会激化北爱尔兰人的民族对立情绪。
用户评论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爱尔兰会选择独立?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融合,似乎文化和语言都非常接近英国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我觉得除了语言学习,还应该看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也许是文化差异导致难以融入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说得很有道理!历史真的会塑造一个国家的愿望!爱尔兰人民对自己的文化的认同感一定非常强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近八百年啊!这时间跨度太久了,爱尔兰人心中肯定有很深的怨恨吧? 理解他们的渴望独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句题外话,我一直以为美国是英语的起源国家呀!居然是英国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很多时候,语言并不会完全决定一个民族的认同感。爱尔兰人民内心深处可能更看重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文化的冲突也让我思考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融合问题。多元化的社会真的需要如何平衡不同文化之间的需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800多年的统治确实会让人心痛!即使语言变成英语,但爱尔兰的民族精神一定从来没有被彻底消灭过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不同的文明而不是简单的比较和评价。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说的是,追求独立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诉求,更是民族意识的觉醒! 爱尔兰人民的选择值得尊敬!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提到了语言融合,我觉得还应该提到爱尔兰文化里的音乐、文学等等方面吧?这些也是体现他们自身文化的重要元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历史总是令人感慨深重。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平静,而要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冲突和民族情感变化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阅读之后,我更理解了爱尔兰人民想要实现真正的自我决定权的渴望!他们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800多年? 感觉有点像中国的屈辱历史啊。 不知道其他被殖民过的国家的人民,他们的感受和心情是怎样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爱尔兰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感谢作者的认真解读!还有推荐几篇类似的文章,我想学习更多有关殖民历史的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独立战争的成功离不开爱尔兰人民坚定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力量啊。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才最终赢得了自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感兴趣的是,现在爱尔兰国家跟英国的關係是怎么样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尔兰独立后的发展怎么样呢?他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哪些提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追求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是每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华岳移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huayueimm.com/azym/4328.html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触及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啊!你说得对,爱尔兰的历史上确实被英国统治了很长时间,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说英语,但他们对自身文化和身份的认同感依然很高。就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即使学习了很多外语文化的知识,但内心始终还是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爱尔兰人,我想表达感谢!这段文字恰好描述了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被统治的感觉总是让人憋屈的,无论时间有多久都无法改变我们的渴望。英语只是工具,不能取代我们对自由和自决的渴望,这才是真正让我们坚持独立的最大动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分析很有深度,从语言传播的角度,的确可以看出爱尔兰人民在文化层面上并没有完全同化英国的势力,他们仍然坚守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也为他们的独立运动增添了重要的力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欧洲历史很感兴趣,这个话题也让我思考了很多。我觉得不管是谁统治多久,只要不被尊重,就会产生反抗情绪,爱尔兰人民如此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独立,真的很不容易!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理解爱尔兰人的立场,但我想问的是,他们是否想过独立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现在的世界格局下,一个单一的小国家能否真正立足?这需要更加深思熟虑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你说的很有道理!语言只是个表象,爱尔兰人民坚持独立的核心在于文化、认同感和历史记忆。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渴望成为一个有着自己主权的国家,拥有做事的自主权、决定未来的权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爱尔兰人已经完全融入英国文化了。看来我错了,他们对自身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很明确地知道什么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八百年,确实是漫长的历史……或许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那些历史上被统治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总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爱尔兰人民的坚强意志令人敬佩,希望他们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拥有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片面了,没有考虑英国对爱尔兰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等,虽然曾经有黑暗的历史,但现在呢?要承认双方都有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过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语言传播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也应该看到爱尔兰人民的智力和适应能力。他们能够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掌握了英式文化和英语,这展现了他们的优秀素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段文字让我对爱尔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他们的独立之路并不容易。面对压抑的长达八百年的统治,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这种精神让人感动!希望他们能够最终实现梦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英国的文化影响力很大,许多国家都被它所笼罩,而爱尔兰仍然能够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确实不容易。他们的独立斗争应该被更多人知道和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换个角度来说,英语的传播也使得爱尔兰更容易融入国际社会,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独立的同时,他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分析得很客观,承认了语言在文化融合中的作用,同时强调了爱尔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决权的渴望,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独立运动并不是完全为了摆脱英国的影响,更像是在追求一种自我定义,一种真正属于他们的国家认同。八百年时间,他们积攒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实现这个目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爱尔兰的历史感性更加深刻,他们的文化传承、身份认同,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令人敬佩。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社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我们需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和选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