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非洲移民

西伯利亚冷极:一年“冬眠”六个月,吃喝拉撒怎么解决?

1933年2月6日,西伯利亚各个城镇应苏联气象部要求上报即时气温,奥伊米亚康测温为-67.7℃,而数百公里外的维尔霍扬斯克则报称-67.8℃。由于后者使用的是水银温度计,而前者则使用低温环境下精度更高的酒精温度计,双方之间的误差可达到0.2℃,导致“西伯利亚冷极”称号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俄罗斯向导妮萨琳在出发前告诉我,维尔霍扬斯克与雅库茨克和奥伊米亚康之间的差距差不多,呈三角形布局,但维尔霍扬斯克有机场和火车站,奥伊米亚康则什么都没有,只能从雅库兹克自驾科雷马公路过去。

所以,我最后选择了维尔霍扬斯克,一是前些年夏季走过科雷马公路,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光几乎没有差别,二是维尔霍扬斯克的名气虽然略差,如今也以“冷极”与奥伊米亚康的“寒极”分庭抗礼,但最关键的是,维尔霍扬斯克一年一度的“冷极节”开办在即。

维尔霍扬斯克是西伯利亚土著涅涅茨人的牧场之一,1638年被东斯拉夫支系民族哥萨克人占领,将其以镇郊小河命名为“亚纳河上的牧场”,1817年被收编后翻译更名为如今的俄语地名。有趣的是,所有史料都没有记载维尔霍扬斯克到底有多大,也没有地界边线等相关信息,以致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笑称:它想有多大就随它去吧。

从飞机上俯视西伯利亚山脉,只能看到一片白雪覆盖的山峦,降落前空姐广播即时温度为-45℃,出机场后就能看到“西伯利亚冷极镇”的纪念碑,据说这个称号是当地力争得来的,成功后设立了全球第一座“极地博物馆”,只可惜开门才几年就关了,因为没人去。

在俄罗斯现有行政规划中,维尔霍扬斯克是城镇级别,因为人口已经达到一千以上,但实际城建和游客接待量却远远不如奥伊米亚康,后者以500多的人口却做到了年接待5万游客,维尔霍扬斯克一年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万,主要原因除了奥伊米亚康有联邦公路和自驾游客外,相关的旅游项目也比维尔霍扬斯克要更多一些。

冷极节最早源自于萨哈共和国的雅库特族习俗,按照向导的说法,早期的涅涅茨人与雅库特人有过短暂的融合,随后在蒙古军队入侵期间分散逃离,因此才有了蒙古、东斯拉夫、涅涅茨和雅库特四种相互融合的特殊文化,在600多公里外的奥伊米亚康,这个节日又被称为寒极节。

在节日期间,当地人会穿上各自的民族服饰,蒙古后裔祭天、涅涅茨人祭地、雅库特人拜谢世间万物,而东斯拉夫人则选择去教堂做节日祭。

为了更深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住到了涅涅茨人村落中,从俄罗斯族群分布来看,涅涅茨人属于“稀有”的少数民族,目前登记在册的只有4.1万人,多数分布在亚马尔自治区一带,维尔霍扬斯克的涅涅茨人目前约有22个家庭的一百多人。

招待我们的女主人叫阿克林蒂,她详细地描述了当地涅涅茨人的现状,原来,传统的涅涅茨人是父系社会,崇拜萨满教,且规定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因而经过数百年繁衍后,不少涅涅茨人与时俱进改变了其中部分传统,维尔霍扬斯克的涅涅茨人变成母系为尊,萨满风俗也变成以大地为崇。

阿克林蒂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嫁给当地雅库特人,按照族规女婿要到女方家生活,但阿克林蒂没有强求,只是让女婿每年夏季过来住一两个月,干点加固房屋的杂事,再带点鹿肉马血肠等等特产回去。她的女儿是远近闻名的驯鹿能手,曾经被BBC聘为向导带着全队20多人环绕了一整圈三角城(雅库兹克、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大儿子驯鹿之外还会捕鱼,初冬时节会带着村里的年轻小伙去亚纳河冬捕,所有渔获按人头均分,这是他们冬季补充营养的储粮之一,虽说量不多,但用作下酒菜也聊胜于无。

按照往年的天气规律,涅涅茨人会在九月末冬捕十天,11月入冬蜗居一直到来年4月,期间只有男性每隔一段时间出门一次,把驯鹿赶到新牧场吃更新鲜的地衣(草藓)。

阿克林蒂的小儿子曾经在雅库兹克读书,是村里唯一会说简单英语的人,他经常用“冬眠”来形容冬季的六个月时间,因为气温会降到-60℃以下,这个温度就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不敢在户外不做防护措施的呆上15分钟。

除了驯鹿,当地人还会饲养西伯利亚矮脚马和黑牦牛,与之前看到的雅库兹克矮脚马略有不同,维尔霍扬斯克矮脚马粗壮厚实,在雪地路面上能不停的跑几十公里,据说是西伯利亚唯一与冰岛马杂交的混血品种,是村民们运输粮油补给的最佳工具。

维尔霍扬斯克还有一个特殊的职业,每年冬季挨家挨户送货上门的伐木工,涅涅茨村庄里也有一个,只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在家。经过向导的解说才明白,木材是当地人过冬必备的取暖物资,早些年没有限制的时候,村民们会自己去砍雪松和冷杉,但2005年开始禁止私人砍伐,每个居住区只能通过政府特聘的伐木工获取木材,如果修建房屋可以免费获得人均25立方米,过冬的免费配额只有5立方米,超出就得花钱。

这里的房屋主体都是木架构,除了马棚和鹿棚用砖头,其他设施也都以木头为主,我们回来的时候刚好遇到女主人的儿子在加固驯鹿车,看到我们凑过来,兄弟几个笑着说给我们展示一下西伯利亚冷极的特色:用冻过的香蕉和苹果把钉子砸进木头里。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把水果当锤子用的场面,“铛铛铛”的声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信香蕉和苹果也有这样的硬度。

与西伯利亚其他城镇一样,村民们的过冬装备也主要来自于驯鹿,传说中的熊皮大衣近些年已经很少出现,虽说不如熊皮保暖,但鹿皮帽、鹿皮围脖、鹿皮靴,再加上鹿皮做里子的大衣和裤子,全套装备的市面价格怎么也不低于十万卢布,换算人民币大概900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装备是终身不洗的,所以闻起来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在涅涅茨人村子里,饮食习惯分成“饮酒和不饮酒”,喝酒的时候往往以各种腌酸菜和生肉为主,比如腌黄瓜、白菜、辣椒等等,闷一口伏特加在嘴里,再来一口生肉夹酸菜,整个人都暖和起来(别问什么口感,第一口我就吐了)。

不喝酒的时候有肉食、黄油奶酪、果酱以及土豆和面包等主食,也算是西伯利亚比较传统的高热量菜谱之一,如果没有这么高的热量,别说过冬,就连春天都扛不过去。

第一天吃饭时,我就发现当地人有不爱喝水的习惯,如果不是招待客人,他们可能连汤和果汁都不喝。等到了晚上我才知道,他们不爱喝水的原因是上厕所太麻烦,试想一下在-50℃的户外上厕所是什么感受?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相信多数人都很难想象西伯利亚冷极冬天的吃喝拉撒是怎么解决的,如果非要概括的话,我只想说四个字:十分困难!

用户评论

请在乎我1秒

听说西伯利亚冬天真的很冷啊,他们是怎么过冬的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琴断朱弦

六个月的冬眠听起来好长啊,那他们的生活用品都要提前储备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窒息

我觉得那里的生活方式肯定和南方差很多,真想知道具体是怎样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见朕骑妓的时刻

如果是真的有半年都在“冬眠”,那工作怎么办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櫻之舞﹏

在那么冷的地区居住,饮食方面会有什么特别的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吃住都解决了,卫生问题应该也不会太难处理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如果气候太恶劣了,人们会不会因为适应不了而选择离开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那个地方的居民应该很会利用自然资源来生存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生活在那种地方的人一定非常坚强,能忍受极端天气带来的困难。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人,只适合好奇~

这个地区的冬季是不是很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傲苍穹

寒冷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既然那里可以长时间不外出,可能也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方式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的性格可能会变得比较内向。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住在那儿的人们应该是如何保持社交活动的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不知道这样的环境是否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如果有这么长的冬季,旅游业或许不会太发达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如果在室内度过大部分时间,健身和娱乐项目该怎么安排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打个酱油卖个萌

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很大的地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如果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相信在当地生活的经验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华岳移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huayueimm.com/fzym/74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