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为什么中国男人在美国总是不受欢迎?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理性讨论:为什么中国男人在美国总是不受欢迎?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在1908年创作的戏剧《熔炉》中,美国剧作家伊斯雷尔·索恩韦尔设置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美国是上帝的熔炉。在这里,来自欧洲的所有不同种族都混合在一起。德国人、法国人、爱尔兰人、英国人、犹太人和俄罗斯人,都融入了这个熔炉!”
在桑韦尔看来,美国之所以成长为“统一、自由、进步的强国”,主要归功于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因此,长期以来,“民族大熔炉”被视为美国民族融合的精神象征(延伸阅读:从“排兵布阵”到“建国立国”:孙中山思想的时代变迁)民族思想)。
美国《独立宣言》 本地
但在这个“熔炉”中,我们找不到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和亚洲人等有色人种。可见,所谓“熔炉论”蕴含着极其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事实上,《排华法案》的颁布实施就是这种种族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人为什么要实行《排华法案》呢?近代在美华人遭受了哪些影响和压迫?美国政府实施《排华法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查了一些资料,跟大家简单聊聊。
1)“排华思潮”的暗流涌动
从1607年到1917年,美国一直奉行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例如,大多数移民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和登记费就可以购买相当面积的土地。
19世纪中叶,成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欧美强国相继进入“电气时代”。前所未有的工业发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踏上“新强国”美国的土地。
19世纪下半叶,主要来自广东沿海地区的华人劳工群体涌入素有“金山”之称的加州,寻找发财的机会。数据显示,大多数人主要从事采矿和道路建设,少数人从事种植、捕鱼和洗衣(延伸阅读:“亚洲英雄”傅满洲的前世今生)。
修建铁路的中国劳工
众所周知,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最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延伸阅读:居安思危:近代中国两次边疆危机概述)。因此,初来乍到的中国工人很快就被扔进了“鄙视链的最底层”。具体来说,他们不仅要做大多数白人工人不愿意做的危险工作,而且还要忍受与美国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的低工资。
但即便如此,至少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的华人社区并没有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系统性歧视。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种族歧视是中国人无法逃避的。
首先,在“淘金热”盛行的19世纪中叶,美国东部地区曾盛行反对欧洲移民的声音。因此,那些原本在东方受到歧视的爱尔兰人和俄罗斯人等白人族群,来到加州后“惊讶”地发现“攻击华人”竟然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于是,他们开始毫无节制地攻击中国人。
其次,数以万计的美国东部人也随着淘金热来到了西部,不知不觉地将这种“歧视移民”的文化带到了这里。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美国矿工,不仅在内心深处把一直辛苦工作、拿着低工资的中国工人视为“低等人”,而且还把他们视为自己工资下降的罪魁祸首。
《黄祸图》中有七个天使般的人物,代表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和俄罗斯七个西方国家。
在种族主义思想普遍存在的背景下,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第一个限制华人移民的措施,就是通过征收高额税收来阻止华人进入加州。与此同时,在西海岸的一些州,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阻止华人购买土地并从事商业、渔业等生产活动的法律。
随着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建成,大批中国工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因为他们工作努力,所以他们的薪资要求并不高。结果,他们突然成为其他族裔工人中不受欢迎的竞争对手。
1880年代,美国进入经济衰退周期。于是,反移民情绪开始到处蔓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经济萧条“都是移民造成的”。
在这种“民族排外”的背景下,中国人成了美国人眼中最方便的替罪羊。很快,美国政府通过了移民税、自助洗衣店开业费等法律,严重限制华人移民的职业发展。
电影《傅满洲的面具》主题海报
2)什么是《排华法案》?
1882 年5 月6 日,美国国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排华法案》。该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中国工人移民的措施。具体要点如下:
10年内禁止中国工人移民。允许已在美国的中国工人在短期离开美国后返回美国。发放身份证以识别合法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工人。将非法滞留在美国的中国人驱逐出境。禁止中国公民成为美国公民。中国公民以学生、教师、商人或官员身份入境传奇《排华法案》
坦白讲,《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限制移民自由出入境的国家法案。
至此,一直被美国主流社会视为低等、肮脏、不文明、廉价的华人,成为世界上唯一不能自由移民美国的种族。与此同时,美国歧视华人的趋势达到了新的高峰(延伸阅读:文章概述:美国电影中的“黄祸”形象)。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中美关系日益密切,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的提议下,美国国会于1943年12月17日通过了《麦诺森法案》,实行了60多年的《排华法案》正式废止。
1882 年的宣传漫画,诽谤华人形象并支持反华行为
今天看来,高票通过的《排华法案》,是美国主流社会排斥以华人为代表的有色人种而诞生的怪胎。
对此,《排华法案》的起草者之一、加州众议员约翰·米勒曾赤裸裸地表示,“一个混血儿,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白人,产生了一种半异教、半基督教的文明,这是一种相当糟糕的文明混合体。” ”
事实上,种族民族主义领军人物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也对《排华法案》表示高度认可:
“华人被排除在美国之外,是因为美国人民清楚地看到华人的存在会对白人种族造成损害。如果美洲大陆仍然处于贵族统治之下,华人移民就会像奴隶贸易一样当时受到了寡头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其后果对于几代人之后的白人种族来说更为致命,幸运的是,民主以其对种族自私的敏锐认识发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排斥。他们,从而为白人保留了世界上最好的土地。”
《时代》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 登上杂志封面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可《排华法案》。例如,马萨诸塞州一位名叫乔治·霍尔的国会议员指出,“对特定种族的排斥造成了对美国公民歧视的可能性,而这正是内战宪法修正案所禁止的。对华人的排斥代表着种族歧视和合法化的歧视。” ”
但可以肯定的是,以霍尔为代表的“少数派”的声音太小,根本无法引起什么轰动。
此外,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也是《排华法案》高票通过的一大因素。原因很简单。这些针对华人的严厉移民政策,从来没有适用于除华人以外的任何种族群体。
对此,被清廷特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古巴等国公使的吴廷芳(1842-1922)曾悲愤地说:“你们(美国政府)难道不能)更公平一点?如果我的祖国不是一个弱国,你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中国人有投票权,你还敢这样做吗?”
吴廷芳(1842-1922)
3)《排华法案》的“后遗症”
《排华法案》的颁布,大大减少了当地华人移民的数量。数据显示,1882年8月至1885年7月期间,仅加州就有多达5万名华人离开并死亡。
但即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移民利用法案的漏洞偷偷潜入美国。例如,1906年旧金山地震和随后发生的火灾几乎摧毁了当地所有的家庭记录。于是,不少中国人跟随已经在美国定居的“亲戚”,通过伪造姓名和身份证件,成为所谓的“纸孩子”移民美国。
旧金山地震现场图
为了应对这股源源不断的移民流动,1910年,旧金山政府在天使岛设立了“拘留中心”,集中管理移民。主要负责调查和驱逐以华人为代表的行为可疑的移民。具体来说,这些移民落地后,将以“防疫”的名义被关押在这个“拘留中心”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
对于这一“排华”措施,美国官员给出了两种解释。首先,美国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对有限,因为中国人愿意低工资工作,无形中抢走了很多就业机会;其次,中国人几乎把赚到的钱全部汇回国内,这与“财富必须留在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冲突。
在《排华法案》的影响下,不仅大量华人被拒于美国门外,就连成功移民美国的华人居民也时常受到主流社会的系统性歧视和虐待。
比如,华人的传统习俗遭到抵制,华工成为其他族群侮辱、监禁、殴打甚至杀害的对象。中国女性甚至遭受了一系列“荡妇羞辱”(延伸阅读:知性讨论:亚洲人女性为何在欧美国家“受欢迎”?)。一言以蔽之,《排华法案》已经成为美国人为中国人排除死亡的一枚金牌。
此外,排华政策也对美国西部的发展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由于流失了大量勤劳廉价的中国工人,当地发展一度陷入停滞。一向受益匪浅的加州,甚至出现了难以应对的人口迁移问题。
但即便如此,在1882年至1913年间,美国政府仍然通过了一系列排华法案,排华政策无限期地执行。
《排华法案》 歧视华人海报发布后
美国政府的反华政策引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
1905年,上海总商会首先发起倡议,号召全国人民抗议美国对华工的歧视和虐待。他们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大规模抵制美货的活动,还要求美国政府尽快修改《排华法案》。
抵制运动严重影响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数据显示,1906年对华出口商品大幅下降,美国商品在全国范围内也严重滞销。
对此,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在给参议员的信中指出,“我有权期望太平洋沿岸的代表取消我们对中国人不公平的条约和立法。” ”,但最终什么也没发生。
总之,《排华法案》不仅对在美华人的家庭生活、社区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中美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直到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这项损害中美两国人民利益的法案才退出历史舞台。
《排华法案》 歧视华人海报发布后
4)对“东方入侵”的深层恐惧
在分析美国排斥华人的众多原因中,“华人工人威胁白人工人的经济地位”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数据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1860年至1900年间,美国人口从3100万增加到7600万。其中,大约有1400万是移民。然而,从1820年到1882年的60多年来,进入美国的华人累计不足30万;截至1882年,居住在美国的华人仅有十万多人。
美国旧金山唐人街,1920 年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小的华人群体,为何成为最受排斥的族群呢?对此,《排华法案》起草人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中国劳工的到来威胁到了美国一些地方的良好秩序”。
具体来说,截然不同的外貌特征和相对保守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被美国主流视为“不可同化的种族”。一些美国人认为,华人社区不仅会危害美国民族的构成,还会对“美国精神”构成严重威胁,甚至造成“美国民族主义的丧失”。
《排华法案》号法案通过后,一些美国议员一直批评这项“将种族歧视合法化”的法案“不人道、不公平”。但即便如此,美国最高法院仍然在1889年裁定“《排华法案》符合美国宪法”。
对此,联邦法院首席法官斯蒂芬·菲尔德指出,该法案的提出是“出于公共利益和需要”,“如果不限制东方人的入侵,将对我们的文明构成威胁”。
1902年,在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推动下,《排华法案》的时间限制被取消,成为真正的“永久法案”。
漫画中的中国矿工在加州挖金
事实上,早在1894年,他就为英国历史学家皮尔逊的《民族生活与民族性》写了书评。
面对书中宣扬的“有色人种的自由将威胁高等种族的优越地位”的论点,他在书评中指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高”。
原因很简单,“十九世纪的民主为白人保留了新大陆表面最好的地区,即温带的美洲和澳大利亚。”在他看来,美国和澳大利亚之所以严格禁止华人移民,主要是因为“他们事先就预见到了他们(华人)将对白人种族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西奥多·罗斯福在书评的最后承认,“民主政治有明显的种族利己本能,看到种族敌人入侵后会阻止危险的外国人进入”。在他看来,“排华”的本质是“民主政治的远见”。
《排华法案》通过后,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认为该法案“没有违反美国的建国精神”,而且“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未来的整个文明应该是以一种超出言语所能表达的方式表达出来。”感谢民主政策,它保留了新世界和最新世界的温带地区作为白人的世袭财产。”
《排华法案》 歧视华人海报发布后
很快,《排华法案》迅速成为西方国家实施反华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继参照该法案制定了一系列反华措施,明显加大了排华力度。
此外,德国和奥地利的反犹分子直接将《排华法案》中的“中国人”改为“犹太人”,并要求欧洲国家采取类似措施,反对对犹太人的“污染”(延伸阅读:知识分子讨论:犹太人为何是犹太人)在欧洲这么不受欢迎?)。
例如,1882年7月20日颁布的《新德意志人民报》号法令中,就有这样的“反犹太言论”:“禁止北美华人移民的法令可以与要求禁止北美华人移民的法令一起制定”。犹太人。”一个受欢迎的类比。最自由的国家已经证明,如果普遍利益需要的话,权利和自由是可以受到限制的。”
被驱逐的犹太人
一言以蔽之,《排华法案》不仅体现了西方“种族利己主义的本能”,而且展示了西方政治家和学者将这种本能“文明化”和“民主化”的娴熟技巧。 —— 他们可以立足于自由民主的层面,公然损害其他民族的权利。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种族利己本能”在被贴上“文明冲突论”的帽子并受到程序的合法刺激后,其欺骗性和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
5)并不彻底的《排华撤销案》
1943年12月17日,被时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视为“历史性错误”的《排华法案》终于被彻底撤销。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撤销案的细节和历史背景时,我们会发现,撤销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华人的歧视和压迫”。
20世纪40年代的洛杉矶唐人街,穿着时尚的中国女人
根据撤销案的规定,对华重新开放的移民政策“将按照1924年移民法的规定执行”。
但需要指出的是,《1924年移民法》本身就是用来限制外国移民进入美国的主要法案。根据这项法律,美国政府一直采用“配额制度”来限制某些不良种族群体的入境。其中,每年华人移民的配额只有105个。
但即便如此,不少美国政客仍指出,新移民法仍“难以从根本上控制中国移民数量”。
原因很简单。移民属于哪个国家的配额主要取决于他的出生地。因此,提出反对意见的政客指出,大量中国人将“顺利”移入中国配额之外“作为西半球一些不实行配额制度国家的当地人”或“英国领土居民”进入美国。
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最终将105个配额定为“一年内可允许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移民美国的最大数量”。
可见,虽然《排华法案》被撤销,但华人移民仍然受到主流社会极其严格、深思熟虑的限制。针对华人移民的种族歧视依然存在,只是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事实上,直到1965年《移民与国籍法》法案的通过,华人才正式得到与其他国家同等的待遇,真正被允许再次不受限制地移民美国。
1965 年10 月,约翰逊总统签署移民法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撤销《排华法案》主要是基于政治因素,并不意味着美国人“内心深处不反华”。
二战期间,罗斯福曾公开表示,应尽快修改《排华法案》,以“平息日本人的歪曲宣传”。原因很简单。日本一直在利用《排华法案》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国家的愤怒(延伸阅读:日本人的奇怪理解:明明是对亚洲的侵略,为何却变成了“解放战争”?)。
因此,撤回该法案无疑是反击对手宣传攻势的最佳工具。毕竟,取消《排华法案》的举动意味着“美国人不仅将中国视为战争期间的坚定盟友,而且还将视为未来的合作伙伴”。 (延伸阅读:阅读笔记:豫湘桂之战的惨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此外,在美国军政官员看来,撤销该法案对于巩固其争取平等、民主与和平的伟大形象也极为必要。可见,《排华撤销案》的制定和通过本质上是一种利己主义的战时战略行为。
1943年开罗会议,蒋介石可以与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
更何况,在1924年移民法的限制下,已经没有必要再采取其他措施来排除华人了。因为取消《排华法案》后,在配额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全球只能接纳105名中国移民。进入美国。这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金额。
总之,虽然“排华法案废除案”堪称美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它并没有改变美国移民政策“歧视华人”的本质。
6)尾声
在制定移民政策时,有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适当的限制。然而,当政府将移民政策建立在歧视性原则之上时,很容易导致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最终受到世界的谴责和唾弃。
从发展的角度看,以“排华”为代表的种族歧视措施及其背后的零和思维模式完全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认真清理,时刻警惕这种思想的各种残余。
坦白说,直到今天,《排华法案》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还从未受到过全面、系统的批判。比如,由“反华”思潮衍生出来的“中国威胁论”,当下已成为愈演愈烈之势。
最后我想说的是,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现代政治文明要求我们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和文明冲突的束缚。尽管竞争和挑战永远存在,但合作共赢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华岳移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huayueimm.com/mzym/10721.html
用户评论
我觉得这个问题表面上是种族歧视,其实更深层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啊,比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等因素都会导致华人男性融入美国社会更加困难。需要我们多加了解和努力包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深思!的确,有时感觉华人男性的处境确实不轻松,但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故事,总要看到他们在美国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只关注少数的困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这个观点!作为一名在美华人男性,有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歧视和偏见,这很让人沮丧。但我们要保持理性,积极融入主流文化,才能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很好!很多情况下,华人男性往往会被贴上标签,例如刻板印象“害羞”、“缺乏社交能力”等等,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狭隘的,我们需要跳出这个框架,去认识真实的他们。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观点激进了点,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美国社会整体不接受华人男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差异和社交规则,华人男性需要适应美国的文化环境,积极融入新生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很难说是否全都是美国的错误,也许我们自己在性格上也比美国人保守一些,沟通方式不同也会造成误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话题太敏感了,不要拿种族问题去炒作。每个个体都值得尊重,无论国籍或背景,只要彼此理解和包容就能和平相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分析的很透彻,我认同作者观点,华人男性在美国的确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更多人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外来群体,融入新社会不容易,不仅是种族问题,还有语言、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希望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帮助彼此克服困难!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美国确实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华人男性也不例外。但我觉得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通过自身努力和争取,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讨论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处境。希望我们能够互相学习和尊重,建立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观点过于情绪化了,我认为应该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比如美国社会对不同族裔的态度如何演变?华人男性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成就?等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华裔女性,我觉得这个话题也应该关注到女性的议题吧!华人女性在美国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或许也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讨论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这个帖子引发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讨论话题。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中互相学习和沟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华人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不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更加自信,积极地融入社会,创造出自己更有价值的空间!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同这个观点,华人男性在美国确实面临着独特挑战,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种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讨论它。避免简单化、标签化的分析,应该从个体角度出发,去了解每个人的故事和感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这个话题也需要注意性别差异,有些华人女性在融入美国社会中可能遇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挑战 和困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