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移民资讯

从强制同化到文化多样性:一个半世纪的法国移民史如何移民法国

7月3日,巴黎政治经济学院联合益普索、世界报发布法国社会对待移民态度年度民意调查结果。此次民调显示的最大趋势是,法国民众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体的看法进一步恶化。仅有40%的受访者认为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与法国核心价值观相容,比去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相比之下,92%的受访者认为天主教符合法国核心价值观,81%的受访者认为犹太教与法国核心价值观相容。认为伊斯兰教是和平宗教的受访者比例从2015年的66%下降到今年的54%。与此相对应的是,认为伊斯兰教是暴力、缺乏宽容的宗教的受访者比例则从2015年的33%稳步上升到今年的46%。85%的受访者表示,宗教问题正逐渐成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更令人吃惊的是,对伊斯兰教的负面看法已经蔓延到法国政坛的各个角落。极右翼国民阵线的支持者中,94%的人认为伊斯兰教是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传统天主教右翼共和党的支持者中,85%的人支持这一观点。与此同时,在现任总统马克龙的中间派前进运动支持者中,多达73%的人认为伊斯兰教是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甚至极左翼“不屈服法国”的支持者中也有53%的人支持这一观点。61%的受访者认为,如今的移民并没有努力融入法国社会。移民问题似乎成了法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殖民帝国的“旧革命遇到的新问题”。

欧洲大陆唯一的移民国家

但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的是,法国社会对于接纳和同化移民并不陌生。对于很多欧洲国家来说,移民确实是二战后随着经济起飞而逐渐兴起的话题。正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民族国家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具有排他性,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二战前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保持着严格的移民政策。在他们看来,移民国家是一个只适用于新世界的名词。但法国是旧世界唯一的例外。工业革命后,法国迅速成为欧洲大陆唯一一个大量输入移民的国家。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国在19世纪后期已成为一个移民国家。18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法国有近百万外国移民。而当时法国全国人口只有3900万,移民数量占全国人口的2.5%。 此后,1931年,根据当年的人口普查,法国的移民数量增长到近270万人,占当时法国4100万人口的6.6%。相比之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大规模北非移民、被很多中国人昵称为“法国”的今天,移民在该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有8.9%,只比1931年高出两个百分点。

漫长的移民历史让法国对移民文化的看法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在美国享有文化话语霸权的今天,美国人奉行的文化多元主义在世界也大行其道。但法国对移民依然坚持文化同化政策,用法国文化取代移民的本土文化。如今法国许多政经领袖,如果追溯一两代,甚至出生时都不是法国人。刚刚卸任的法国前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就出生在巴塞罗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班牙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直到20岁才加入法国国籍。现任雷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出生于巴西,父母是黎巴嫩人,6岁移居法国。再往前追溯,被誉为“欧盟之父”的法国政治家罗伯特·舒曼就出生在卢森堡,母亲是卢森堡人。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创始人之一莱昂·甘必大的父亲,是来自热那亚的意大利移民。但没有人可以质疑上述这些人是法国人的事实,事实上,他们身上几乎已经没有了祖国的痕迹。2014年瓦尔斯被奥朗德任命为法国总理时,法国国内确实掀起了小骚动,毕竟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入籍法国人出任总理。但这更多的是出于看热闹的心态,而不是质疑他对法国的忠诚。

这是2016年瓦尔斯在总理府的演讲,当时他还在任总理。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法国总统大选中,瓦尔斯未能如愿取得左翼社会党初选中的候选人资格。此后,他公开背叛社会党,支持马克龙,成为社会党泡沫的推手之一。

法国接受移民的历史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移民主要来自法国的邻国比利时和瑞士法语区。由于语言共同、文化相近,这些移民并没有在法国引发大的社会矛盾。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此期间,由于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的政治动荡,这三个国家取代比利时成为法国最大的移民来源国。此时,由于移民来源地更加复杂,在法国社会引发的动荡和对抗也逐渐尖锐化。第三阶段是二战后来自北非马格里布三国的移民。与前两次移民潮不同,这一次移民的主体不再是信奉天主教的欧洲人,而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这波移民潮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二战前的两次移民潮可以说塑造了法国人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也为现今法国社会愈发尖锐的矛盾埋下了根基。

第一波移民主要来自比利时和瑞士,标记为橙色;第二波移民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波兰,标记为紫色;第三波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移民,主要来自前法属北非殖民地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统称为马格里布,以及当时处于军事统治下的葡萄牙。

工业革命带来了财富,也让比利时人

相比于老对手英国,法国的工业革命要晚得多。现在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法国在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年)正式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的兴起,法国出现了严重的工人短缺问题,尤其是在以里尔为中心的法国北部工业区。整个19世纪,法国都饱受生育率低下之苦,全国并没有那么多工业时代的人。此时,北方的工厂主们将目光转向了比利时。当时,比利时的工业化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国内有许多熟练工人。同时,比利时的人口从1830年开始一直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与人口增长几乎停滞的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利时也有充足的劳动力。因此,在19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法国出现了比利时移民潮,当时法国北部省份的许多城市,比利时人的数量比法国人还多。 1870 年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北方省第二大城市鲁贝的 12 万居民中,比利时人占比超过 55%。在北方省其他较小的城市,比利时人的比例甚至更高。例如,在小城市阿吕安,比利时人就占到总人口的 75% 以上,可以说是一座比利时城市。1881 年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法国的外国人数量达到一百万,其中一半是比利时人。

大量移民的涌入,自然会对法国社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尽管比利时与法国同为天主教国家,比利时南部瓦隆地区的官方语言甚至是法语,但法国社会依然存在着对比利时移民的歧视。当时,很多法国人轻蔑地把比利时移民称为“Cloutjes”,这原本是指当时比利时人穿的一种类似荷兰木鞋的鞋子。当时,还有不少比利时季节工,他们每年都在巴黎盆地的农场和比利时的家乡之间来回奔波。在官方口径下,这些人并不被算作移民,因此实际上19世纪末生活在法国的比利时人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官方公布的50万。比利时移民的高峰期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逐步完成而结束。 在这波移民潮结束时,法国的移民人数已超过百万,法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移民国家。这波移民潮并没有给法国社会带来太大的冲击,因为比利时人毕竟和法国人在文化和地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融入法国社会并不困难。很多巴黎人对比利时人,尤其是讲法语的比利时人的歧视,只是基于他们把地域歧视延伸到了法国北部。(北部的人说话带有浓重的口音,被巴黎人认为是乡下口音。)经过一代人的同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移民已经完全融入了法国社会,以至于法国的比利时移民潮被很多学者称为“被遗忘的移民”。

19 世纪末法国报纸上的比利时工人插图

通心粉和鳕鱼来了!

如何移民法国_移民法国需要什么条件_法国移民

第二次移民法国的浪潮发生在一战结束后,移民的主要来源是意大利人、波兰人和西班牙人。最早到达的是意大利人和波兰人。因为一战,法国北部的工业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一代法国青年几乎全部葬身战场。战后的第三共和国政府急需劳动力重建法国,于是大大放松了边境管制,大批意大利人涌入法国,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与意大利人一起到来的还有波兰人。随着阿芙乐尔号的一声炮响,沙皇俄国土崩瓦解,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批波兰贵族和地主逃往西欧,法国是其中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同时,随着波兰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波兰的民族主义狂热达到了顶峰。 波兰原本就有悠久的反犹主义传统,如今波兰犹太人的处境更是一天比一天糟糕,因此大批波兰犹太人也选择逃往西欧。

意大利人最早随比利时人来到法国,他们移民法国的原因与比利时人相同,主要是为了填补法国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力缺口。但意大利人真正涌入法国是战后法国的重建时期。随着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大批意大利人以政治难民的身份逃往法国。193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在法国生活和居住的意大利人有80多万。意大利移民主要集中在与意大利文化接近的尼斯和萨沃伊、北部工业区和巴黎。当时巴黎地铁的修建中就有很多意大利工人参与,巴黎形成了庞大的意大利人社区。

意大利移民抵达巴黎圣纳泽尔火车站

相比意大利人,第一批波兰移民抵达法国的时间稍早一些。早在19世纪,就有波兰人移民法国、英国乃至北美的潮流。不过,这批移民主要是波兰知识分子,包括肖邦、居里夫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来到法国的。不过,这批波兰移民的总数并不多,而且主要来自波兰社会的中上阶层。原本19世纪波兰上层知识分子有学习法语的传统,来到法国后也在社会上层工作,这与法国社会的主流并不矛盾。不过,20世纪20、30年代的波兰移民主要是波兰下层人士,主体是一战后波兰产生的大量无地农民和剩余劳动力。1919年,法国政府与刚刚诞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政府签订了劳工输入条约,允许大量波兰人进入法国。 根据协议,波兰移民被投入到法国的重建工作中,主要在巴黎周边的农业区和被战争几乎摧毁的法国北部工业区。到1931年,在法波兰人总数已超过50万,成为继意大利人之后的第二大移民群体。

与意大利人不同,法国社会在同化波兰移民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波兰人虔诚的天主教信仰与当时法国工人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格格不入。波兰移民大多恰逢被投入工业重建,自然与当地法国工人产生不小的矛盾。意大利其实是一个天主教氛围浓厚的国家,但意大利移民主要进入农业和商业领域,与法国工人阶级社会的交集并不像波兰移民那么多。同时,由于波兰劳工是以政府间条约的形式引进的,当时波兰工人工作的矿山和工厂往往配备会说波兰语的监工和工头来管理波兰工人,这让波兰移民感到有些孤立,给他们融入法国社会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波兰移民在进入法国时被要求拍摄类似狱中犯人的照片,可以说从进入法国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法国政府当成了外来者。

与此同时,歧视同文化同族的比利时人的法国人,对第一代意大利人和波兰人自然毫不留情。虽然意大利移民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基本融入了法国社会,但法国人还是给意大利人和波兰人起了歧视性的绰号:通心粉,原本是意大利人的传统主食之一;波拉克,原本是波兰语中波兰人的意思。很多从波兰来到法国的犹太人,更是受到法国长期反犹主义的影响。十月革命后逃到法国的原俄辖区犹太人,很多即使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或者皈依天主教,也无法取得法国国籍。随后的二战期间,法国维希傀儡政府积极配合德国追杀犹太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19世纪20年代从东欧逃亡的犹太人。事实上,法国犹太人本身在二战期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

强制同化还是文化多样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歧视基本上是针对第一代移民的。直到二战之前,法国社会推行的同化政策非常成功。基本上经过一代人的时间,移民祖国的文化痕迹就会被彻底抹去,他们就会完全变成法国人,法国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也就到此为止了。能取得如此好的同化效果,主要依靠的是共和政府一直推行的标准法语教学和政教分离原则。法国政府不遗余力地在国内压制除标准法语以外的各种方言和地方语言。在现代法国的小学里,经常可以看到“说标准法语,做文明的法国人”这样的标语。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公立小学已经很难找到宗教元素。教育体系塑造了法国人和移民孩子共同的身份:共和国公民。可以说,法国的移民政策与西方近年来所倡导的多元文化观有着根本的不同。

然而,随着二战后美国霸权的崛起,多元文化主义理念开始冲击法国,法国自身的文化同化政策也被批评为不尊重移民文化的野蛮行为,从20世纪60年代的北非移民潮开始,法国国内开始出现推动社会融合甚至进一步推行多元文化主义(le multiculturalisme)的呼声。

在声援《查理周刊》的游行中,人们高举“各宗教联合起来反对仇恨”的横幅。受英美影响,法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事实上,同化政策在面对穆斯林移民时确实开始遭遇一些困难,因为法国社会对曾经是殖民地的北非三国仍然存在某种隐性歧视,使得北非移民即便在文化上与普通法国人无异,也难以完全融入法国社会,毕竟人的姓氏不会改变。同时,穆斯林的生活习惯(斋月、面纱等)也难以与被打上天主教烙印的法国社会相容。当法国政府继续坚持用法国文化同化穆斯林移民,比如禁止在公共场合戴面纱时,经常受到英美媒体的批评。现在法国国内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是应该坚持被批评为野蛮的同化政策,还是屈服于英美等国的压力,转向盎格鲁-撒克逊多元文化主义? 这将是法国政府和社会在可预见的将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华岳移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huayueimm.com/zixun/2024-06-16/3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